“跟黄鹤楼合张影”带火多条文旅街巷
“跟黄鹤楼合张影”带火多条文旅街巷
“跟黄鹤楼合张影”带火多条文旅街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实习生(shíxíshēng) 苏雅兰
在武汉,黄鹤楼(huánghèlóu)及龟蛇二山、长江大桥共同构成了最核心的城市景象。得益于严格实施的视线廊道与景观保护规划,黄鹤楼周边(zhōubiān)40年未建高楼,确保了长江两岸、蛇山内外各个方向都可(kě)观览名楼。
“四面可赏”的景观格局催生众多网红打卡(dǎkǎ)机位。日前,湖北日报全媒(quánméi)记者实测发现,3小时即可高效串联十大经典打卡点位。更关键的是,这些机位正释放出强劲的“同框效应”,拉高多处文旅街巷的人气流量(liúliàng)和经营收益,将黄鹤楼的文化(wénhuà)辐射力转化为文旅经济发展(fāzhǎn)动能。
黄鹤楼“四面可赏”。(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摄(shè))
记者亲测:3小时可跑遍(pǎobiàn)十大经典打卡机位
6月6日8时30分,记者从(cóng)地铁5号线彭刘杨站B2口出发开始极速(jísù)打卡之旅。
首站位于(wèiyú)黄鹤楼南路人行道上,此处位于黄鹤楼正南270米处,可清晰拍到楼上“南维高拱”匾额。旁边西厂口社区大草坪上,一栋民房侧墙刷有(yǒu)粉色笑脸墙,结合草坪上“我(wǒ)爱武汉”的装置陈设,构成了第二(dìèr)机位。
黄鹤楼南路西厂口社区机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róngxīng) 摄)
沿黄鹤楼(huánghèlóu)南路北行5分钟(fēnzhōng)抵长江大桥引桥,经桥下通道穿至引桥北侧,即抵黄鹤楼公园西门。引桥上共分布四个点位:司门口天桥上方、原值守(zhíshǒu)岗亭旁、斗级营上方、桥头堡内,步行(bùxíng)往返约40分钟可完成拍摄。
长江大桥引桥司门口天桥机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摄(shè))
经司门口天桥下引桥进入(jìnrù)民主路,往北经户部巷进入斗级营街区,可抵达第七机位——“玉笛黄鹤”壁画楼顶。在这里可以拍到黄鹤楼与山下房屋(fángwū)、塔吊合影,实现古今(gǔjīn)同框。
出斗级营后,南行约1公里可至司门口黄鹤楼地铁点,C出口外就是著名的红墙打卡点(第八机位(jīwèi)),近200平方米的区域(qūyù)被(bèi)分为自拍/商拍区域,还有(háiyǒu)城管、安保人员维持秩序。不远处的得胜桥20号,可以在民居窄巷中拍摄烟火楼影(第九机位)。
最后,记者打车2.7公里(6分钟)抵达昙华林山顶城墙市集,钟楼附近东南方向1.2公里处,名楼金顶与城市天际线交相辉映(jiāoxiānghuīyìng),被游客称为“最具(zuìjù)诗意的框景机位”。至此完成十大点位拍摄,全程(quánchéng)耗时(hàoshí)3小时。
周边不建(bùjiàn)高楼 让黄鹤楼“四面可赏”
武汉市(wǔhànshì)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jiànshèjú)相关负责人介绍,1985年黄鹤楼重建开放后(hòu),该市连续实施七轮视线保护和景观控制规划,确立了“三镇望楼”的景观目标。
这些规划在黄鹤楼周边严格控高,确保了(le)从汉口龙王庙公园(gōngyuán)、汉阳南岸嘴公园、大禹治水园、武昌(wǔchāng)紫阳湖公园以及鹦鹉洲(zhōu)大桥汉阳桥头、桥中和武昌桥头等角度都能眺望黄鹤楼,使得黄鹤楼标志性景观格局得以保留。
如今在社交媒体上,黄鹤楼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摄影(shèyǐng)爱好者打卡武汉的首要(shǒuyào)拍摄对象。在小红书上,类似的打卡点位游览攻略篇数过万,颇受用户(yònghù)欢迎。
除了记者高效(gāoxiào)打卡的10处经典点位外(wài),还有长江江面、龟山山顶、解放路江汉环球影城5层、汉阳江滩大禹神话园九鼎(jiǔdǐng)广场等一众打卡点。
“同框效应”带火多条文旅街巷(jiēxiàng)
当千万游客举起手机追逐黄鹤楼的一角飞檐,快门声便不再是简单(jiǎndān)的留影纪念,而成为驱动文旅经济发展(fāzhǎn)的动力。
在司门口地铁站,武汉地铁集团数据显示,该站日均客流超4万,峰值(fēngzhí)达21.55万人次。汹涌而来的打卡人流引爆相邻的青龙巷。20多年的老店——张记热干面(règànmiàn)老板张宏胜捞面不停:“过去晌午收摊,现在(xiànzài)忙(máng)到(dào)凌晨!”短短两三年间,青龙巷内商户从30家激增至200余户,藕汤与竹筒茶香气昼夜蒸腾。
地铁5号线司门口(ménkǒu)黄鹤楼站红墙机位(jīwèi)。(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摄)
去年9月开街(kāijiē)的斗级营街区,因“玉笛(yùdí)黄鹤”楼顶机位迎来了第一波人气。街区运营负责人介绍,游客中不少都是刚游览完(wán)黄鹤楼,在(zài)户部巷品尝美食后,顺道走到这里。“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文旅商融合创新的慢时光街区,点杯咖啡、逛逛书店,把脚步放缓,沉浸在汉味悠长(yōuzhǎng)的景致中放松身心。”
运营数据印证了(le)“一楼带火一街”的效应:斗级营游客量从2024年(nián)(nián)国庆的15.69万人次,跃升至2025年春节的25.86万人次,今年“五一”更实现了倍增。
斗级营“玉笛黄鹤”楼顶机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róngxīng) 摄)
在昙华林,游客们身着汉服登上山顶城墙,与黄鹤楼合景(héjǐng)同框,体验非遗国风市集、聆听城墙音乐会、感受震撼灯光秀……武昌古城(gǔchéng)(gǔchéng)文旅集团昙华林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与黄鹤楼的客流联动(liándòng),2024年昙华林文艺小镇的客流已突破1000万人次,今年(jīnnián)“五一”期间日均游客量近7万人,最高峰接近(jiējìn)10万人,武昌古城“黄鹤楼—昙华林”景观轴正日渐清晰。
昙华林(huálín)山顶城墙机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摄)
武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依托“大黄鹤楼+武昌古城”区域(qūyù)山水形胜、底蕴深厚优势,进行古城改造升级(shēngjí),打造武汉文旅新(wénlǚxīn)地标,形成融汇古今和面向未来的现代人文胜地。
更(gèng)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wèijīng)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实习生(shíxíshēng) 苏雅兰
在武汉,黄鹤楼(huánghèlóu)及龟蛇二山、长江大桥共同构成了最核心的城市景象。得益于严格实施的视线廊道与景观保护规划,黄鹤楼周边(zhōubiān)40年未建高楼,确保了长江两岸、蛇山内外各个方向都可(kě)观览名楼。
“四面可赏”的景观格局催生众多网红打卡(dǎkǎ)机位。日前,湖北日报全媒(quánméi)记者实测发现,3小时即可高效串联十大经典打卡点位。更关键的是,这些机位正释放出强劲的“同框效应”,拉高多处文旅街巷的人气流量(liúliàng)和经营收益,将黄鹤楼的文化(wénhuà)辐射力转化为文旅经济发展(fāzhǎn)动能。

黄鹤楼“四面可赏”。(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摄(shè))
记者亲测:3小时可跑遍(pǎobiàn)十大经典打卡机位
6月6日8时30分,记者从(cóng)地铁5号线彭刘杨站B2口出发开始极速(jísù)打卡之旅。
首站位于(wèiyú)黄鹤楼南路人行道上,此处位于黄鹤楼正南270米处,可清晰拍到楼上“南维高拱”匾额。旁边西厂口社区大草坪上,一栋民房侧墙刷有(yǒu)粉色笑脸墙,结合草坪上“我(wǒ)爱武汉”的装置陈设,构成了第二(dìèr)机位。

黄鹤楼南路西厂口社区机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róngxīng) 摄)
沿黄鹤楼(huánghèlóu)南路北行5分钟(fēnzhōng)抵长江大桥引桥,经桥下通道穿至引桥北侧,即抵黄鹤楼公园西门。引桥上共分布四个点位:司门口天桥上方、原值守(zhíshǒu)岗亭旁、斗级营上方、桥头堡内,步行(bùxíng)往返约40分钟可完成拍摄。

长江大桥引桥司门口天桥机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摄(shè))
经司门口天桥下引桥进入(jìnrù)民主路,往北经户部巷进入斗级营街区,可抵达第七机位——“玉笛黄鹤”壁画楼顶。在这里可以拍到黄鹤楼与山下房屋(fángwū)、塔吊合影,实现古今(gǔjīn)同框。
出斗级营后,南行约1公里可至司门口黄鹤楼地铁点,C出口外就是著名的红墙打卡点(第八机位(jīwèi)),近200平方米的区域(qūyù)被(bèi)分为自拍/商拍区域,还有(háiyǒu)城管、安保人员维持秩序。不远处的得胜桥20号,可以在民居窄巷中拍摄烟火楼影(第九机位)。
最后,记者打车2.7公里(6分钟)抵达昙华林山顶城墙市集,钟楼附近东南方向1.2公里处,名楼金顶与城市天际线交相辉映(jiāoxiānghuīyìng),被游客称为“最具(zuìjù)诗意的框景机位”。至此完成十大点位拍摄,全程(quánchéng)耗时(hàoshí)3小时。
周边不建(bùjiàn)高楼 让黄鹤楼“四面可赏”
武汉市(wǔhànshì)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jiànshèjú)相关负责人介绍,1985年黄鹤楼重建开放后(hòu),该市连续实施七轮视线保护和景观控制规划,确立了“三镇望楼”的景观目标。
这些规划在黄鹤楼周边严格控高,确保了(le)从汉口龙王庙公园(gōngyuán)、汉阳南岸嘴公园、大禹治水园、武昌(wǔchāng)紫阳湖公园以及鹦鹉洲(zhōu)大桥汉阳桥头、桥中和武昌桥头等角度都能眺望黄鹤楼,使得黄鹤楼标志性景观格局得以保留。
如今在社交媒体上,黄鹤楼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摄影(shèyǐng)爱好者打卡武汉的首要(shǒuyào)拍摄对象。在小红书上,类似的打卡点位游览攻略篇数过万,颇受用户(yònghù)欢迎。
除了记者高效(gāoxiào)打卡的10处经典点位外(wài),还有长江江面、龟山山顶、解放路江汉环球影城5层、汉阳江滩大禹神话园九鼎(jiǔdǐng)广场等一众打卡点。
“同框效应”带火多条文旅街巷(jiēxiàng)
当千万游客举起手机追逐黄鹤楼的一角飞檐,快门声便不再是简单(jiǎndān)的留影纪念,而成为驱动文旅经济发展(fāzhǎn)的动力。
在司门口地铁站,武汉地铁集团数据显示,该站日均客流超4万,峰值(fēngzhí)达21.55万人次。汹涌而来的打卡人流引爆相邻的青龙巷。20多年的老店——张记热干面(règànmiàn)老板张宏胜捞面不停:“过去晌午收摊,现在(xiànzài)忙(máng)到(dào)凌晨!”短短两三年间,青龙巷内商户从30家激增至200余户,藕汤与竹筒茶香气昼夜蒸腾。

地铁5号线司门口(ménkǒu)黄鹤楼站红墙机位(jīwèi)。(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摄)
去年9月开街(kāijiē)的斗级营街区,因“玉笛(yùdí)黄鹤”楼顶机位迎来了第一波人气。街区运营负责人介绍,游客中不少都是刚游览完(wán)黄鹤楼,在(zài)户部巷品尝美食后,顺道走到这里。“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文旅商融合创新的慢时光街区,点杯咖啡、逛逛书店,把脚步放缓,沉浸在汉味悠长(yōuzhǎng)的景致中放松身心。”
运营数据印证了(le)“一楼带火一街”的效应:斗级营游客量从2024年(nián)(nián)国庆的15.69万人次,跃升至2025年春节的25.86万人次,今年“五一”更实现了倍增。

斗级营“玉笛黄鹤”楼顶机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róngxīng) 摄)
在昙华林,游客们身着汉服登上山顶城墙,与黄鹤楼合景(héjǐng)同框,体验非遗国风市集、聆听城墙音乐会、感受震撼灯光秀……武昌古城(gǔchéng)(gǔchéng)文旅集团昙华林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与黄鹤楼的客流联动(liándòng),2024年昙华林文艺小镇的客流已突破1000万人次,今年(jīnnián)“五一”期间日均游客量近7万人,最高峰接近(jiējìn)10万人,武昌古城“黄鹤楼—昙华林”景观轴正日渐清晰。

昙华林(huálín)山顶城墙机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摄)
武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依托“大黄鹤楼+武昌古城”区域(qūyù)山水形胜、底蕴深厚优势,进行古城改造升级(shēngjí),打造武汉文旅新(wénlǚxīn)地标,形成融汇古今和面向未来的现代人文胜地。
更(gèng)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wèijīng)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