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5月居民信贷冷暖交织,政策仍需持续发力

体育正文 17 0

5月居民信贷冷暖交织,政策仍需持续发力

5月居民信贷冷暖交织,政策仍需持续发力

居民信贷(xìndài)数据呈现分化态势,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数据显示,5月(yuè)居民短贷减少208亿元(yìyuán),持续为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居民中长期贷款表现相对亮眼,当月增加746亿元。 综合市场分析来看,受消费动能(dòngnéng)不足、消费贷利率上调(shàngdiào)、政策效应减弱等因素影响,居民短期消费意愿不强;而一二线城市楼市交易活跃与房地产政策宽松成为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支撑项。尽管(jǐnguǎn)居民部门信贷(xìndài)整体偏弱格局尚未扭转,但政策持续发力、市场积极调整,各界对后续信贷市场回暖仍抱有(yǒu)期待。预计扩内需政策不会松劲,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方向(fāngxiàng)上仍有充足空间。 居民新增短贷持续为负成为焦点话题(huàtí)。 受居民消费动能不足、监管叫停低于3%的消费贷、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等(děng)多重(duōzhòng)因素影响,5月居民新增(xīnzēng)短贷同比少增451亿元。 数据显示,5月(yuè)住户贷款增加540亿元,同比少增217亿元,环比(huánbǐ)多增5756亿元。其中(qízhōng),居民短贷减少208亿元,同比少增451亿元,环比多增3811亿元。 从(cóng)宏观层面来看,居民就业、收入等(děng)长周期变量未有实质性好转,直接导致消费贷、信用卡增长乏力。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4月起商业银行上调信用消费贷(dài)产品(chǎnpǐn)利率至3%及以上,以减少“内卷”所造成(zàochéng)的潜在(qiánzài)风险上行。伴随非房消费贷价格战降温,从“以价换量”向“量价均衡”逐步过渡,消费贷规模增长将更多反映居民实际消费需求。 天风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谭逸鸣解读称,居民加杠杆意愿有待进一步提振。4月以来随着银行陆续上调消费贷(dài)利率至(zhì)3%,当月(dàngyuè)住户短期贷款就已出现大幅下滑,或一定程度表明居民对于提前消费仍持偏谨慎的(de)态度,故而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 此外,消费品以旧换新(yǐjiùhuànxīn)政策的(de)边际效应递减,也对居民短期贷款产生影响。浙商(zhèshāng)证券首席(shǒuxí)经济学家李超分析,截至6月13日(rì),江苏、广东、重庆等地因资金使用完毕等原因暂停国补(guóbǔ),部分原本计划换新的居民推迟或取消消费,预计将对居民短期贷款形成扰动。同时,多地银行取消车贷“高息高返”政策,使得消费者获得折扣减少,进一步削弱了短期消费意愿。 尽管当前居民短贷表现(biǎoxiàn)不佳,但专家对未来仍持乐观态度。 温彬预计,各类(gèlèi)促消费政策加码,叠加“6·18”购物节消费场景带动,6月居民端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推动(tuīdòng)居民信贷(xìndài)有所改善。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和政策的持续发力,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也有望提升,消费信贷(xiāofèixìndài)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楼市交易对(duì)中长贷形成支撑 5月(yuè)居民中长期贷款表现优于短期贷款。数据显示,5月居民中长贷增加746亿元(yìyuán),同比、环比分别多增232亿元、1977亿元。 从市场结构来看,一二线(èrxiàn)城市成为拉动(lādòng)居民新增按揭贷款的关键力量。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房价较高的一二线城市成交活跃度相对突出,对居民中(zhōng)长期贷款形成较强支撑。 克而瑞(kèérruì)数据显示,百强房企5月销售环比增长3.5%,新房供给显著回落,但成交环比4月基本持平(chípíng),累计同比保持(bǎochí)正增长,项目开盘去化率延续前期高位震荡,京沪深等热点恒热;二手房成交增长动能放缓,一线韧性相对较强(jiàoqiáng),二三线分化加剧。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也印证,尽管进入淡季,但5月(yuè)中国重点(zhòngdiǎn)城市新房成交量保持一定规模,多地新产品入市反馈较好;二手房成交量则环比季节性回落(huíluò),同比增幅收窄。 地方(dìfāng)政府的政策调整同样为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提供助力。6月13日,《广州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gǎo))》提出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等政策,释放(shìfàng)出房地产政策进一步宽松(kuānsōng)的信号。 李超预计,地产政策的进一步放松有助于提振居民(jūmín)购房情绪,预计将(jiāng)对居民中长期贷款形成正向提振。后续如有(rúyǒu)更多城市跟进政策优化(yōuhuà),将有效提振居民购房意愿,持续为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提供正向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居民中长期贷款已连续3个月实现同比(tóngbǐ)多增,但去年同期较低的基数使得(shǐde)这一增长的实际意义仍需审慎评估。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yuànzhǎng)伍超明就指出,居民中长贷“仅为近五年(wǔnián)同期均值的三成左右”。 李超强调,目前房地产(dìchǎn)销售的修复呈现渐进特征,叠加经济处于弱修复阶段,内需领域的消费、基建、地产投资等均面临一定压力(yālì),外部出口环境也存在不确定性,居民(jūmín)整体融资需求仍然偏弱。 5月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bàojià)利率)下降也将减轻房贷(fángdài)借款人的利息负担。 对此,谭逸鸣认为,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理论上能减少提前(tíqián)还贷(huándài)现象,但5月存款(cúnkuǎn)利率调降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提前还贷压力,两种力量的博弈结果仍有待观察。此外,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活跃(huóyuè)态势能否持续,也成为影响居民中长期贷款走势的关键变量。 也有积极(jījí)信号显现。中国银行研究院的数据显示(xiǎnshì),5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成交套数分别为(wèi)792.69万平方米、7.21万套,同比增速保持稳定,且全国房产经纪(jīngjì)行业景气度指数较4月上升0.7个点至45.3。 温彬预计,随着房企年中冲刺(chōngcì)营销(yíngxiāo)活动的开展,更多适销对路的楼盘将进入市场,带动房地产成交量稳步回升,进而(jìnér)推动居民中长期贷款持续修复。 总体来看,居民部门信贷有喜有忧,但整体偏弱格局仍未(wèi)根本扭转。 财信研究院(yánjiūyuàn)的统计数据显示,从累计数据看,1~5月,居民部门新增贷款(dàikuǎn)不足6000亿元,占(zhàn)全部信贷的比重仅为5.4%,均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不足峰值期间的两成。 5月初一揽子金融政策措施有效提振了市场(shìchǎng)信心,经营主体也在(zài)主动应变作为、转型发展(fāzhǎn),这些都对实体经济有效需求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不过,在市场看来,当前经济活跃度提升与融资需求增长尚未形成强联动。伍超明认为,面对需求不足,降准、降息等一揽子金融政策效果下(xià)降,对信贷的提振作用相对有限。从(cóng)近年来货币宽松的经验来看,需求不足环境下增加货币供给,难以有力提振信贷需求、推动物价(wùjià)回升(huíshēng),当前应当珍惜政策空间,将好(hǎo)钢用在刀刃上。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5月降息降准落地,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及信贷可获得性都有改善(gǎishàn)。但主要受隐债置换等影响,5月新增(xīnzēng)贷款同比少增,但这不代表银行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lìdù)弱化。 伍超明同时强调,鉴于国内需求不足根本矛盾尚未缓解(huǎnjiě),下半年经济走弱压力不容忽视;实际利率维持高位,也制约了(le)需求恢复。年内降准、降息仍有必要。只是时间上(shàng)需要等待,操作上需要跟其他政策和(hé)改革举措协同配合。 温彬则预计(yùjì),6月经济活动通常比较活跃,融资(róngzī)需求也会相应增多。同时,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会持续发力见效,货币政策从出台到效果(xiàoguǒ)显现也需要一个过程,且央行还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均有助于下阶段(jiēduàn)金融总量增长保持平稳。 王青判断(pànduàn),未来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扩内需政策不会松劲(sōngjìn)。在国内物价水平偏低的背景下,着眼于有效提振内需,缓解外部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预计下半年货币政策在“适度宽松”方向上(shàng)有充足空间,全年新增信贷、新增社融都(dōu)有望恢复一定规模的同比多增。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cáijīng))
5月居民信贷冷暖交织,政策仍需持续发力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